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艺术评论 >> 会员评论 >> 作品评论
      分享到:

      妙手抒写高原魂——画家王雄熙

        作者:正在核实中..2012-05-07 10:00:21 来源:网络
        妙手抒写高原魂——画家王雄熙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描写西部风光的美妙诗句不知陶醉了多少文人墨客,但它只能带给人们无穷的遐想。而画家王雄熙的一系列作品就让我们直观地感受到大西北的雄浑与悲壮、博大与苍茫。十几年来,西部高原给了他无穷的艺术灵感,他用饱含深情的笔墨,创作了大量优秀的作品,累累硕果见证了他走过的每一个足迹。生于普通农家的王雄熙,爷爷是十里八乡有名的画师,家里经常挤满了前来求画的乡邻。听父亲讲,当爷爷因病瘫痪在床后,还不时有求画心切的人拿着宣纸找上门来。父亲也能写善画,有一门雕刻的好手艺,是出了名的能工巧匠。年幼的王雄熙被艺术的魅力所吸引,他常爱拿着笔学着大人的样子胡乱涂鸦,渐渐地却也画得有模有样,惟妙惟肖。年龄的增长使他对绘画由单纯的喜爱变成了理想,从此,他开始为实现这一目标而踏实努力。为给报考美术专业做准备,他利用假期去兰州拜师学画,大年除夕,万家团圆的日子只有他还在教室里苦练绘画技法。1988年大学美术系毕业后,他每年都坚持外出采风写生两次,每次采风都是他用尝尽路途艰辛换来丰硕的收获。1996年的陕北延安之行是他绘画生涯中的一个里程碑。“我是哭着走去,哭着走回来的。”每每回忆这一段时光,这个直言快语的豪爽汉子总是这样说。一个月的时间里,他沿着平凉-庆阳-延安这条路步行、搭便车,当风尘仆仆的他历尽艰辛,终于到达壶口后,黄河一泄千里、雷霆万钧的气势震撼了他,泪水不可抑制地流了下来,全神贯注的他忘记了乘车时间,被司机甩下后他索性独自一人住在废弃的工棚里,尽情地饱览黄河巨龙的“怒吼”之态。后来,他以壶口瀑布为素材,费时一年多、几易其稿创作了代表作之一的《亘古》,画面以风驰电掣般的黄河洪流体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作品入选中国“黄河魂艺术大展”并获优秀奖。当他在羊倌的带领下,强忍饥渴、满头大汗地爬到一座高山的顶部时,黄土高原的广袤无垠、壮美博大又一次使他震撼落泪。而使他感触最深的,还有世代生活在黄土高原的人。他们勤劳坚忍,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中仍保持着乐观向上的心态,不抱怨命运,有着高原一般宽阔而朴实的胸怀。那些天里,他在陕北的窑洞里与老乡同吃同住。隔壁的窑洞是村小学,不同年级的16个学生,由一个女教师负责全部的教学事务。每天工作量达17、8个小时,苦和累可想而知,月工资仅有60元,他有些不能理解,可女教师的回答让他内心深受感动:“有啥想法,能把娃娃教好,让他们能有知识,有文化,能走出大山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我自己不图别的,能转正就行了。”延安行之后,他将内心的震撼化为强烈的创作激情。此后,他选定黄土高原为自己的绘画素材,呕心沥血,激情澎湃,画出了一系列优秀的西部山水画作,并多次在国家级展览中获奖。十几年的不断浸淫,他寻找到并凝炼出了具有自己独特个性的画风——气势恢宏而又细致入微,沧桑厚重而又生机勃勃,强悍坚实而又热烈明媚。大山大川,大开大合,山高谷深,气势雄浑。虽然他已成为一名画家,但他始终勤于练习,他坚守“不吃苦,不流汗是无法到达艺术的顶峰,要有所成就,就一定要比别人走路多、吃苦多”这一信念。为提高自己,2000年赴深圳参加全国第二届国画家高研班并以优异成绩结业。继2004年的河西走廊采风写生后,他又尝试着以黄山风光为素材,与自己的西部高原作品作对比,受到好评。但他始终认为西部山水是他一生永无止境的追求和表现内容。在2005年国庆期间举办的个人大型山水画展中,他将自己的历年来所作120幅作品分为“壮歌西部、丝路记游、黄山胜景”三大系列,作为对自己历年创作的一次回顾总结。2004年,为推动我市国画事业的发展,王雄熙与市内中青年实力派书画家于2004年组建成立了天水中国画研究院,并担任院长,公务的繁忙使他只有挤出休息的时间来创作。常常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让脑海中喷涌而出的灵感在笔下凝聚。如今,他的第四系列“肃南印象”已创作完成。他说:“不论外界如何变化,我始终坚持自己对绘画的热爱。追求艺术的过程是充满痛苦的,但每当有所收获,总令人感觉幸福与满足。”他的另一代表作《夜寻者》用黄土高原的千山万壑为背景,点一盏灯笼的主人公黑夜中独行于羊肠小道,喻示着广阔的艺术天地,唯有有胆识的人敢于通过漫长而艰辛的跋涉,才能踏入艺术这神圣的殿堂,这可以说是王雄熙追求艺术永无止境的真实写照。
      名人堂
        艺术展览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65(s)   11 queries